第150章 上火(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光化城,定远门内,武备巷,军医院的驻地。
一身绛紫色简便长袍的孙若兰,照旧立在门口等着。
等迎到了韩大人以后,她在头前领路,边走边汇报起了情况:“大人,马世勋那右边肩胛骨受伤,创口颇深,不过没有伤到要害,只是外伤。除肩胛骨外,此人身上还有多处被钝器打的痕迹,身上虽是青紫发肿,但只是
看着有些吓人,实则亦只是外伤而已,并无生死之虞。”
说话的同时,院子内不停地有护工娘子们端着水盆进进出出,显得极是忙碌。
军医院所用的各种医疗器械,在使用之前,必须要用热水消毒,这是韩复特别规定的。
他前世在某问答网站上看过一篇文章说,古人一般情况下,多长时间洗一次澡?
答案是除了夏天之外,基本不洗。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对于古人来说,用来烧热水的煤炭、木材实在是太过稀缺昂贵了。
别说是穷人了,就是小有资产的中等人家,也很难承担得起。
韩复到襄阳创建兵马司之后,为了搞好士卒们的个人卫生,规定要勤洗澡,但也只是在场内挖一个大坑,注水后靠太阳暴晒,用自然能源加热水温。
还没奢侈到天天烧水给大家洗澡。
不过燃料再贵,供给军医院烧热水的钱,还是不能省的。
况且襄阳一带多山,山中多树木,也有一些表层的小型煤矿和伴生煤矿,因此不论是木材、木炭还是石炭,价格都相对比较便宜,这笔钱就更不能省了。
除此之外,韩复给军医院带来的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广泛的使用大蒜汁进行消毒。
这两样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医院的救治率。
同样的,良好的医疗保障,也能够真真切切的反映在士兵们的战斗力上。
这时,听到孙若兰的话,韩复侧头看了对方一眼,笑道:“我还以为孙院正会向本官抱怨,出城救治伤员导致护工娘子队出现了一些伤亡的事呢。”
孙若兰五官很是立体,从侧面看的时候更是如此。
身材也较为高挑。
仅以长相来说,很有韩复那个时代所谓的“御姐”风。
当然了,性格和嗓音同样如此。
“我确实想过要向大人提一提这方面的意见,但我估计大人并不会同意。”
孙若兰也侧头看了看韩大人,接着又说道:“护工娘子队出城,于敌军眼前救治伤员,并且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还要顺手救治一下敌人的伤员,这是大人一直以来所说的‘统战工作的一部分。为了统战,大人连义勇营和防城
营里的某些人都能容忍,又岂会因死几个护工而放弃?”
孙若兰语气平静,但讲着讲着,还是不免有些埋怨的味道。
“呵呵。”
韩复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笑了一笑。
怪不得厉害的医师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确实都是聪明人啊。
孙药师应该是襄樊营里,少数几个看出来,韩复让护工娘子队出城救治伤员,其实是表演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人。
目的并不是为了救人,而是表演给城头的守军看的,同样,更是表演对面那些明军看的。
从之前几次的反应来看,这个举动的效果相当不错。
不仅襄樊营的士卒油然而生一种,被保护,被重视,继而更进一步增加了集体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防城营和义勇营的那些人,也是颇受震撼。
对面的那些明军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的震撼远超城内的士卒,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医,从来没有想过这么一支由娘们组成的护工队,居然还敢顶着危险,出城救治伤员。
更加没有想到过,她们居然连敌人的伤员也要救治。
这带给他们极大的震撼。
这些生活在17世纪的明军,自然不知道什么叫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但不知道这个概念,不代表他们没有人类普遍具备的感情,不代表他们没有最基本最朴素的善恶观。
看到这样的景象,他们本能就会觉得襄樊营要比他们更像是王师。
不仅仅是仁义,更会有敌人比我们“先进”的感觉。
况且,襄樊营的人对付受伤的敌人都这样了,对付俘虏,自己人,必然会更好。
一旦脑海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虽然不至于使得明军大规模跑过来投降,或者在打仗的时候手下留情??韩复本来也不是指望这个??但一旦他们陷入到劣势,陷入到降与不降的抉择时,那么韩复精心构筑起来的襄樊营的形
象,无疑会大大的降低他们投降的心理障碍。
并且一传十,十传百,襄樊营的口碑就建立起来了。
这很重要,非常非常的重要。
不过,护工小娘子的命也是命,而且这里头还有很多襄樊营官的老婆或者准老婆,伤亡太多的话,也不太好。
“这样吧,下次敌人没有退到300步开外的话,不出城救治,并且出城救治的时候,令冯有材、李松年等火铳、弓手护卫。凡是出城救治的护工娘子,每人每次都有额外的津贴。
韩复盯着孙若兰挂着汗珠的琼鼻,微笑道:“孙娘子,如何?”
孙若兰被韩复看得有些脸颊发红,咳嗽一声说道:“好。”
“除马世勋之外,其他被俘明军情况如何?”
“都,都还好,重伤的兵不多,有些轻伤的经过清洗包扎之后,已与常人无异。”孙若兰介绍道:“这些人在我院中,每日不需为吃喝发愁,又有护工们悉心照料,都多次表示,愿意投诚。
对于这个结果,韩复并不意外。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普通士卒,都是整个社会绝对意义上的底层存在。
他们如果不是被俘,不是进了军医院,基本上没有任何与妙龄女子说话相处的机会。
更不要说受她们的照料了。
即便是在襄樊营内部,温柔、专业,还带着点强势的护工娘子,也是很多士卒们心中的“白月光”。
根据宣教队的统计,双河镇之战、襄京之乱以及丹河口之战中,重伤不治的伤员们,在临死口述遗言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提到某某某个护工娘子。
甚至还有很多人想要将自己的抚恤金,给某个护工娘子继承。
虽然这并不会被允许,但也是普遍的现象。
襄樊营的待遇是比较高的了,在襄阳的社会地位也相当的不错,至少没人敢歧视他们,护工娘子的杀伤力都是如此,更不要说明军那边,几乎等同于家奴的普通大头兵了。
“好。”
韩复点了点头,又如同之前一样,将自己前世学杂了的医疗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了孙若兰。
这些知识有的有用,有的则没有,有的看似有用但因为条件,成本太过苛刻,等于没有。
不过韩复并不在意这些。
十条里面只要有一条有用,那就是好的。
况且有些东西,即便暂时不能落地,但当成理论储备,将来总有用的到的时候。
孙若兰最佩服的,就是韩大人这一点。
𝐈ℬQG. v𝐈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