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开藩建衙(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辅国当日便是在此楼之上,与那韩将军会谈的?”

青云楼上,站着几个做文士打扮之人,其中一人大约五十来岁,透着股浓浓的书卷之气,正是弘光朝的右都御史,当朝首辅马士英的妹夫杨文骢。

也是此次敕封使团的正使。

“是啊。当时我在荆门州外兵败被俘,被带到襄阳来。当时韩复不过是个小小的都尉,手中亦只有数百兵马。但此人趁着杨彦昌出征未归,趁着路应标兵力单薄的档口,设计逼反城中贼军,又放出降兵劫掠,最后自己出来收

拾局面。经此一役,便叫他将襄阳城握在了手中。”张文富叹道:“这时,离此人领着数十家丁入城,才不过两三个月而已。”

杨文骢等人听了都微微点头,不过表情也算不上特别的诧异。

举凡传奇人物,必有传奇经历。

一个武人在乱世当中,依靠武力,快速崛起的例子很常见,也没什么特别奇怪的地方。

不过,身边却有个年轻人皱着眉头,仔细盘算了一下,用很是怪异的口音道:“当时应该是宁南侯大举攻略江北,贼将白旺等难以招架,这才抽调襄阳城中贼军前去应援的吧?如此,才有了韩复起势的机会。

“不错,确实如此。”张文富道:“不过前提是襄阳城中的三支兵马,两支吃了败仗,独他韩复赢了,这是后来诸事的基础。此人因势利导,能捉住稍纵即逝之机会,也是难得。”

那口音很怪异的年轻人,显然对韩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取得如此功业的同龄人很感兴趣。

接着又道:“我等从过武昌起,就不断听说襄樊营在樊城打了一场大胜仗,杀了鞑子一万多兵马,击溃了吴三桂,还生擒了尚可喜。到了襄阳以后,更是人人都在传说此事,这事到底是真是假?”

他们从南京出来的时候,还只知道襄樊营在鲁阳关歼灭了鞑子小股兵马,阵斩真夷首级两百多个。

相较于江北四镇只会窝里斗,只敢霍霍自己人,襄樊营的这个战绩,已经足够令江左群臣既骇且惊,感到振奋了。

这场胜利,也是促成朝廷能够迅速通过敕封韩复提议的关键因素。

结果,一伙人走到武昌的时候,忽然听说了樊城大捷的事情。

“两蹶名王”“声震荆楚”“甲申以来第一大捷”的字眼,不断冲击着他们的眼球。

好家伙,众人全都傻眼了。

如果说鲁阳关那种程度的胜利,还在大家的想象当中的话,那么樊城大捷这样的战果,已经完全超出了众人的认知范围。

这......这也太可怕了吧!

没错,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众人感觉就是有点可怕。

如果襄樊营真有此等实力的话,那岂止是又一个左良玉啊,简直就是比左良玉还左良玉。

左良玉连被鞑子撵的到处跑的闯贼都打不过,而襄樊营居然可以在与鞑子主力的交锋中大获全胜。

这太吓人了。

“呵呵。”杨文骢指点远处,笑道:“樊城就在对面,看此残破之状,想来确是有过激战的。不过老夫活了五十载,就没有见过不夸大其词的战报。襄樊营应该确实侥幸守住了城池,但至于两名王云云,恐怕就是韩复此人自

吹自擂了。

“应当就是如此。”那口音怪异的年轻人觉得这种说法,才是最接近事情真相的。

不过尽管如此,能在鞑子主力围攻之下,死战不退,乃至击溃清兵,已经算得上是很厉害的事情了。

那个韩都尉,看起来也是个英雄好汉。

此人乃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年纪又轻,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最喜欢结交英雄好汉,忠义之士。

已经在心中打定主意,要与韩再兴结交了。

众人闲谈了一阵子,忽听下面传来吨吨吨的撞击声,紧接着,串串铜锣般的笑声响起。

杨文骢等人循声望去,只见楼梯口转出来个穿金戴银,绫罗绸缎的贵妇人。

这贵妇人,胸也大,屁股也大,看起来似乎是个极肥美的,但除此之外,此人头也大,膀子也大,大腿也大,腰更是如同水桶,这样一来,便如一团白花花的肉球,惊天动地,滚滚而来了。

正是中军衙门商事房副主事,青云楼总理孙习劳。

杨文骢与那年轻人对视了一眼,都暗自吸了口气,这吨位,是在秦淮旧院里绝对见不到的。

孙习劳人还未到,笑声先传了过来,口中连称贵客。

杨文骢等人是随着张文富一起过来的,没有表明身份,但张文富是韩大人的座上宾,孙习劳岂能怠慢,照例是要表示表示的。

她身后跟着几个妙龄女子,都穿着剪裁得体,下摆处有开衩的袍裙,每人手中都捧着个紫檀木盒。

孙习劳相当热情地与众人打招呼,杨文骢自重身份,只是略略点头,并不开口说话,只由张文富出面应和。

但这时见到木盒内一块块各色各样,圆润而又有光泽,散发出各种香气的物事时,忍不住道:“这是何物?”

“此乃香皂,乃我襄樊特产。”孙习劳介绍起香皂的各种功效来,末了又道:“奉送诸位贵客的香皂,都是特级上品,照市价,每枚数两数十两不等。”

“这个小小香皂,竟然能卖到几十两银子?”杨文骢表情十分惊讶。

他除了做官之外,还是个极有名气的画家,与董其昌等人并称画中九友。

但他的画作,润笔之资也就是几两银子而已。

像是董其昌那样的超级超级大IP,才有可能卖到几十两。

而眼前这个,听起来像是清洁身体的香皂,居然能卖上这么高的价钱!

他很难不为之震动。

孙习劳见这老头一开始端着架子,一副看不起自己的样子,心中自然也是不爽,这时更加带着点卖弄的介绍起,这块用何等名贵花草调味,那块用何等珍稀药材制作,听得杨文等人一阵咋舌。

她又拿出香水、筹码、精雕版画等物相赠,自然大多都是杨文骢等人闻所未闻的,售价也全都不菲。

杨文骢等人先前心中多少有些优越感,这时却有如土老帽进城一般,只觉襄阳城处处都与其他地方不同。

吕堰驿到府城足有七十里,韩复是第二天早上赶回的襄阳。

正式敕封之前,韩复不便与正使杨文骢相见,都是由张文富往来其中,商讨册封典礼的细节。

韩复如今虽然声震荆楚,据有全襄,但条件其实很寒酸,也没有所谓的大帅府什么的。

自己住的,只是一座不起眼的二进小院,显然不太适合举行这种大型典礼。

商议一番之后,决定还是把中军衙门收拾收拾,在那边册封。

至于册封日期,张文富出来的时候,南京钦天监给了几个吉日备选,韩复不理他们那一套,找来清蘅子、张全忠等人推算。

最终定在四月十七乙巳日。

是日建除十二神为开日,主开启、开创、奠定基业;为青龙黄道日,上吉!

定下日期之后,庞大的襄樊营机器立刻高效的运转起来。

这不仅仅是韩复个人受封的事情,更代表着整个襄樊营,以及襄樊营所辖的两府一十三县,从此以后改旗易帜,重奉大明正朔了。

意义相当重大。

从定下日子开始,襄樊抄报上就开始增加顺军失败,大顺朝廷局势不太妙的报道,又开始刊载一些明朝遗老遗少的文章,以此来进行吹风。

风声放出,自然所有人都闻到味了。

襄京县衙内,杨士科手中捧着份最新出版的《襄樊抄报》,兴奋地走来走去。

《襄樊抄报》这种新生事物诞生的时间虽不长,但却深刻地影响了襄阳士绅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尽管杨士科在大多数时候,对于这种韩再兴办来自我吹捧的报纸不太感兴趣,但仍然每期必看。

没办法,这年头获取消息的渠道实在是太过匮乏了。

杨士科也只能捏着鼻子批判性的去看。

但是最近几天,他开始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报纸上大量的刊登悼念顺朝,反思失败的文章。

像是什么《永昌难永昌,天命孰归??论我辈之责任》《再思山海关之战,岂独战争之失败》《察山西地利,三探永昌元年战略得失》等等这些标题。

一看就很吓人。

放在以前,谁敢写此等文章,杀头都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标题,整个襄阳府,除了那个人点头之外,谁也不敢拍板。

这已经是明晃晃的告诉大家,大顺要倒台了。

i🅑Ⓠⓖ. vi🅟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