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夜·宴(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将军听说过学生的名字?”见韩复这么激动,郑成功也很激动。

他现在还没有取得后世那样的成就,但眼界很高。

自从到了南京国子监之后,就一直不断的给朝廷上书,纵论天下大事。

尽管这些奏疏都石沉大海,但依然孜孜不倦,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

而在学校里,也广泛的结交忠义之士,经常到镇江他叔叔那里去,对务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甚至还组织了一帮健卒,自己当老大。

这次能够成为使团的护卫武官,也与他在国子监的这些经历有关。

只不过他的这些举动,在父辈们看来,在大人物们看来,都是小打小闹,小孩子过家家。

眼界很高,心气也很高的郑成功,嘴上虽然不说,心中自然也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认同,尤其是得到那些真正有本事的大人物的认同。

而普天之下,此时此地,还有谁比靖武伯,平虏将军,襄樊总兵韩复更有本事?

见韩复如此这般,如何不心潮激荡,满怀喜悦?

“本藩久在襄阳,常与江左来的士绅相接,素闻牧斋公有一高足,乃是闽中郑氏子弟,最为慷慨好义,忠孝双全,又喜爱结交豪杰之士,大好一少年郎。本藩素来最爱这等英雄少年,当时便想若能与之结交,畅谈今古,纵论

时局,可谓平生一大快事!”韩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这一番话,说的郑成功面红耳赤,呼吸急促,眼神都不对劲了。

感觉一股热血正不停地往脑袋上面涌。

郑成功虽然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其中一个就是容易冲动,喜欢感情用事,是真正的性情中人。

这是贯穿他人生始终的性格特点。

这时又是最意气风发,最热血沸腾,最需要别人认同的年纪。

听到韩复的话,真是脑袋发热,恨不得连南京也不回去了,就要跟着他韩再兴混。

他自然没有韩复那般丰富的阅历,这时情绪激荡之下,只是胸口不住地起伏,也不知道该说啥。

憋了半天,只吭哧吭哧地说道:“将军也是我素来最为佩服之人!”

韩复半是做戏半是真情实感,上前拉住郑大木的手,竟是上座也不回了,拉着对方在下首东西昭穆而坐。

他久在官场中混,又熟悉郑成功这种年轻人的想法,几句话便消除陌生人间的那种隔阂。双方相谈甚欢,很快便热络的如同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郑成功是南明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藩镇也是抗清运动中很重要的一股势力。

韩复结交郑成功,自然不是为了将对方拉拢过来,而是要提前建立起一种基于深厚情谊,基于共同信念的一种盟友关系。

到时候,他在“西北”,郑成功在东南,双方互相声援,共同扛起反清的大旗。

这远远比让郑成功留下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文骢虽然诧异,但也只当是韩伯爷礼贤下士,喜欢结交英雄好汉,或者想要通过郑大木与郑家与钱谦益交好,没有往其他方面去想。

他这次过来,主要的任务就是宣读诏书,替皇帝敕封,次要的任务就是替姐夫马士英示好韩复。至于说让韩复移镇到南京附近,或者派一支精锐兵马去南京拱卫他马首辅,属于是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不着急。

可以慢慢来。

这时他完成了差事,又得了个大大的红包,无事一身轻,非常的放松,捧着茶盏,笑眯眯的看着韩复与郑森,时不时的插上一两句话。

对面的张文富,则心中苦涩,有些百感交集。

他初见韩复之时,对方只是个小小的兵马司提督,手下不过数百兵马而已,而他本人当时已经是郧阳副将了。

后来即便是两次被俘,但双方之间,毕竟还是能够平辈论交的。

但此时此刻,韩复已经是声震荆楚,煊赫江左的爵爷了,往来的将会是马士英,将会是钱谦益、郑芝龙、郑鸿逵这样真正的大人物。

双方之间的地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终于是形成一个可悲的厚障壁了。

韩复归顺明廷的事情,虽然是他从中奔走,极力促成的,但此时心中,还是不可避免的泛起了阵阵酸楚。

他望着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韩伯爷,脑中忽地浮现过了一句话??

“大丈夫当如是也!”

......

鱼市街并不长,从东到西大概也就二三里的样子,但此时却摆满了桌子,到处都是张灯结彩。

原先那些看着就让人腿软的卫兵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取而代之的一个又一个穿着新衣裳,看着就干净利索的小伙子和小娘子。

这些人端着冷热酒菜穿梭其中,将一盘又一盘大鱼大肉放在桌子上。

这次敕封的宴会,恰在樊城保卫战之后,本身就带着点庆功宴的意思。

韩复自从进襄阳以来,还从来没有举办过这种大型宴会,这次正好想要借机大操大办一回,将襄樊营各个系统的中级以上官员全都叫了回来。

人人都要参加。

襄樊营别看成立时间不长,但摊子着实不小,仅仅军队系统当中,百总就有好几十个。

另外镇抚司、中军衙门、水营、军情局、厘金局、总工坊、铸炮厂、造船厂、总烟行、总皂行、军医院等等系统都要来人。

还有襄阳府的,郧阳府的、襄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均州、荆门州等十几个州县,也要来人。

再算上高斗枢、王光恩、班志富这些降人,以及各地的士绅、耆老等等。

乌央乌央的,接近上千人。

不仅仅中军衙门里面坐不下,鱼市街摆满了都坐不下。

没办法,只得在外面的西直街摆上流水席。

而外面的流水席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随来随吃,随吃随走,讲究的就是一个与民同乐。

因此,能够通过关卡,进入到鱼市街中坐席的,那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都得是京爷!

襄京城的爷那也是爷啊!

而鱼市街中,越靠近中军衙门的座次,地位就愈加崇高。

至于能进到院子当中的,那已经跺跺脚,襄郧两府一十三县就要抖三抖的绝对意义上的大人物了。

作为使团正副使的杨文骢和张文富等人,自然安排在主桌,郑大木也被韩复按在了桌子上,除此之外,就是高斗枢、李纲、王光恩和班志富。

高斗枢和李之纲代表襄樊镇的文官系统,而剩下两个分别代表郧西降人和樊城降人。

襄樊营自己这边,则安排了宋继祖作为代表。

更外圈坐着叶崇训、冯山、赵石斛、王克圣、吴鼎焕、许尔显这些人。

清蘅子等玉虚宫的道士们恰逢其会,也作为特邀嘉宾前来观礼。

赵麦冬、江蓠等女眷则在内院开了几桌,招待这些襄阳城里大人物们的家属。

原本庄重肃穆,处处透着纪律性的中军衙门内外,此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声鼎沸,一片热闹欢腾的样子。

韩复换上了那件皇帝御?的麒麟补服,头面也都是收拾过的,他本身就长得不错,这时更显得器宇轩昂,卓尔不凡。

往那一站,自然就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他挨桌敬酒,既敬别人,也受别人的敬,高谈阔论,说着诸如同甘苦,共富贵之类的话,所到之处,总是能够见到最热情的笑容,最真挚的话语。

目之所及,身边没有坏人,都是好人。

一串又一串带着毕恭毕敬,小心翼翼的恭维声混杂在笑声中传来。

主座上的郑成功看到这一幕,心中愈发的浮现出,大丈夫当如是的念想。

韩复不管那些,他挨桌敬酒,酒到即干,他也有点上头。

每到一桌,听着那些你分辨不出半点虚伪的恭维声,很难不飘飘然啊。

他在大院里面敬了一圈酒,后院都是娘们,他不便去,又来到了鱼市街上。

这位新晋武伯的身影甫一出现在门口,两边的卫兵立马高声喊道:“武伯爷到!”

瞬间,哗啦啦就如同设定好的程序一般,整条街上几百号人全都渐次站了起来。

所有人都放下碗筷,往这边看过来,眸光中全是韩复今天已经见过太多次的恭维与敬畏。

他立在门阶上,手中捏着只酒盅,这时忽然说道:“换瓷碗来!”

左右连忙找来了一只粗瓷碗,这是军中的制式碗具。

倒满了酒,韩复高高举起,提了一口气,大声说道:“你们有的是在桃叶渡就跟着我的,有的是后来加入的。尔等之中,有的当兵,有的做工,有的写文书,还有做其他差事的。但不管何时加入,不管如今当着什么差,都是

我襄樊营......啊,如今该改叫襄樊镇了,都是我襄樊镇的一员!没有尔等竭忠尽智,实心用命,就没有我韩再兴今日!”

他眸光在众人身上扫过,复又高声喝道:“我先敬尔等薄酒三杯!”

🅘  𝓑  𝚀  G. v  🅘  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