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铸币权(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韩复笑了笑:“吕掌柜借了,这银行就有了。”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这合同吕德昌是不得不签,款子也是不得不借了。
借了,那就是彻底绑在了襄樊镇的这辆战车上,可能血本无归,可能车毁人亡,但不借,现在立刻就要下车出局。
看似有的选,其实则无。
一段时间之后,吕德昌签下了襄樊镇第一份官办民营的合同,向着还未正式成立的襄樊银行虚空借款三万两。
带着儿子吕继业,头昏脑胀,失魂落魄的走了。
到了街上的时候,腿软得连马车都上不去。
------
“少爷,咱们真要借钱给吕德昌办工厂啊?”
石玄清小心收好韩复递过来的合同,纳闷坏了:“可咱们也没有银行啊?难不成,要从公中拿银子借给他?可这样的话,咱们又何必借款,自己不好么?”
“石大胖,有长进了啊,都会发问,都会思考了,不错,很好。”韩复神态放松,半真半假的夸了石玄清一句,又道:“吕德昌是虚空借款,咱们自然也是虚空放款。其实没有银子,只是一张一张的票子。”
虚空借款,虚空放款?一张一张的票子?
石玄清顿觉一个头两个大,一个字也没有听懂。
韩复现在算是有了名正言顺的自己的基业,那么就要好好的建设与经营。
但扩军要花钱,治理要花钱,建设自己的基业同样更是个花钱没数的无底洞。
抢是不能总去抢的,那些有钱人也不是傻瓜,抢多了自然就会跑,即便不跑,留下来的人整日惶惶不安,社会丧失了活力,反而得不偿失。
他现在稳定的收入来源,就是这两府一十三县的产出。
田赋皇粮、苛捐杂税等等。
这一部分的收入,只能说勉强覆盖整个庞大机构的运行支持,应付军费还有很大的缺口,用来建设实在是不够。
除此之外,韩大人以身作饵,很没有节操的将自己打包卖给了武当山,由此可以接管武当山上的香税,以及山中的流民、屯田。
这是很大一笔的收入,每年稳定都有数万税和粮食。
但他韩大人也是要给......放个假的,也不能无限制的卖啊,整个襄郧地区,就属她清蘅子是个小富婆,卖给她能卖上价钱,其他人还真没这个条件。
李自成没有闺女,就算是有,也不可能嫁给自己;
左良玉听说是有,但没什么用,估计这会儿不是死了,就是在死了的路上;
朱由崧是同样的情况。
剩下的朱聿键、朱以海、朱由榔这些人同样指望不上。
郑家倒是巨富,可郑芝龙马上就要降清了,而且,他现在与郑大木同学兄弟相称,睡人家的姐姐妹妹也不太好吧?
总之,卖身这条收入,韩复觉得,应该是到此为止了。
自己就算浑身是铁,也只能榨出这么点钉子了。
但开藩建衙,有了自己地盘之后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辖区内一切的收入,都归自己。
他现在归顺了明廷,理论上夏秋税赋是要交给朝廷的,但朝廷马上都要垮台了,韩复自然不会去交。
所有皇粮,一律截留。
还有原先被朝廷垄断的盐政,现在也通通归韩复所有,这两项就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
郧阳、襄阳、荆门州都在汉水流域,土地肥沃,这两三年又无大的战事,虽然还达不到万历全盛时的那种景象,但民力毕竟有所复苏。
张维桢计算过,如果将皇粮全部截留的话,这两府一十三县能有三十万石粮食,十万多两银子的固定产出。
盐政专卖,一年也能有个十来万两。
不过,韩复心心念念的搞钱大杀器厘金制度,受限于战乱,汉水断航,始终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而且辖区内虽然民力复苏,但商业活动还远没有到繁荣的地步,除襄阳城出现了畸形的繁荣之外,其他地方消费堪称萎靡。
这也是韩复要大力屯田,大力发展工业的原因之一,除了吸纳流民,保障军需之外,大量的就业人口会促进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会促进消费,会带来大量的税收。
而除了截留皇粮、盐政专卖、推行金制度之外,有自己基地的另外一大好处,就是有了铸币权。
这是真正意义上,威力无与伦比的神器。
谁掌握了铸币权,谁就掌握了辖区内的一切财富,一切资源。
这是韩复立刻就要着手推进的一件大事。
以信用为基础的纸质货币,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了,国初的时候朝廷也发行过大明宝钞。
不过老朱搞得这个大明宝钞,根本没有所谓的准备金这么一说,也不存在什么超发、滥发的概念,想印就印,想发就发,主打的就是一个随心所欲。
而且,发出去的宝钞连自己都不认。
我可以用宝钞发工资来买你的东西,但你想要用宝钞来交税来买我的东西?对不起,这是不可以的哦。
不出意外,宝钞的信用迅速崩坏,到了这会儿,连废纸都不如。
老百姓对宝钞这种东西,那是深恶痛绝,这玩意客观上大大阻碍了中国法定货币的进程。
宝钞信用烂成这个样子,韩复也不敢上来就玩纸币,步子太大是百分之一万会扯到蛋的。
他打算做两手准备。
一是发行铜币、银币,金币这些本身就具有价值的货币,这是襄樊营一切金融政策的基础。
但铜、银货币的价值并不按照本身的含铜、含银量来,而是强行规定价值。
一个铜板价值一文钱,而铜板与银币的兑换比例,则是标准的一千文兑一银元。
以行政手段强行统一明末混乱到极点的铜银兑换比例。
铜钱和银元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发行银元兑换券,粮食兑换券。
对,不叫钱,也不叫银票,更不叫宝钞,就叫兑换券。
届时襄樊银行以百分之百的准备金发行银元兑换券,辖区内的所有找换所每日都以固定的挂牌价收回,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持兑换券到找换所兑换出足额的银元。
不限人数,不限次数,不限时间,不限金额。
你来我就给你换。
即使这样都没有人用也不要紧,因为韩伯爷马上就要用兑换券来发月饷了。
可以想见,刚刚拿到兑换券的人,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去换成现银。
但没关系,随便你换。
一旦随时随地不限量的可以兑换,大家的紧迫性就没那么足了,兑换券的方便性就体现了出来。
而且,韩复搞的这个官办民营的工厂,要找几家大户来办,没有钱不要紧,免费借款给你。
借的,当然还是兑换券。
韩老板不仅让这些大户出钱出力建工厂,还能保障军需、验证新技术、发展工业,还顺道推广了兑换券,一鱼都不知道多少吃了,赢麻了属于是。
有了信用,有了使用场景,铜板、银元和兑换券就能够真正的流通起来了。
当然,在此之前,他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击辖区内流通的假钱。
标准就是,除襄樊银行发行的铜、银币之外,不存在所谓的私钱,全是假钱!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𝐼 🅑 𝕢 𝙶. v 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