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去城里看灯会(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腊月中旬,天终于落了场雪,可雪片子小得很,落地没积多厚,太阳一出就化得差不多了,地上只留层湿痕。
这雪一落,村里的老人们心里头更沉了。先前还存着几分侥幸,如今见雪这么稀松,那点盼头也淡了。
家里人口多的,已经悄悄改了吃食。早饭粥熬得更稀,晚饭多掺些干菜,馒头也做得比往常小了一圈。谁也不说破,可心里都揣着同一个念头:这时候省一口,真到了难捱的时候,或许就能多撑一天,保住条命。
灶房里的烟火气比往常淡了些,连孩子们都被大人嘱咐着“慢点吃,省着点”,整个村子仿佛都屏住了呼吸,等着一个未知的将来。
偏巧小年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就见天上飘起了大朵大朵的雪花,鹅毛似的,簌簌落个不停。直下到天黑透了,那雪势也没见小,院子里、屋顶上早积了厚厚一层。
村里人瞅着这雪,悬了许久的心总算落了地。先前那点薄雪带来的愁绪,早被这场大雪冲得一干二净。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起了欢实的烟,案板声响成一片——都在包饺子呢。一来是赶小年的习俗,二来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这老天爷总算是开了眼。
老时家自然也不例外。灶房里暖烘烘的,女人们围坐在大案板旁,和面的和面,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时老太手里捏着饺子边,笑着说:“这下可好了,雪下得这么厚,来年墒情准错不了。”牛氏接话:“可不是嘛,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来来来,满上满上!”时山举着酒碗:“这饺子就酒,可不是瞎说的,越喝越有奔头!”
周年端起碗,跟主子们碰了个响,仰脖灌了一大口:“时大哥说的对,干杯!”
这帮汉子在老时家落脚快半年了,自打进了这个门,就没受过半分亏待。老时家待他们和亲儿子没两样,桌上的吃食、碗里的酒,从来都是一式一样,热乎饭顿顿管够,天冷了还添了棉衣。
这会儿捧着碗,咬着热腾腾的饺子,烫得直哈气也舍不得松口。肉馅饺子的鲜香混着酒香往鼻尖钻,汉子们你看我我看你,眼里都带着热乎劲儿。心里头早把自个儿当成了老时家的人——哪有主家待下人这么实在的?
“婶子这饺子,比我娘包的还香!”李四抹了把嘴。
旁边的人跟着笑:“往后咱就多干活,把地里伺候得比啥都强!”
时老太:“好,好好,快吃,快吃锅里还多着呢!”汉子们笑得更欢了,就着这暖融融的热气,把心里那点想家的念想,全化成了对这个家的实在劲儿。
腊月二十八这天,时满从书院回来了。平时不爱说话的林阳,不知怎的,总爱往时满跟前凑,两人竟也聊得投缘,从书里的道理说到院里的景致,没个停。
时老太看在眼里,悄悄把林阳拉到一边问:“小阳,你先前是不是在学堂念过书?”
林阳红了脸,点头应道:“回时奶奶,读过几年,后来家里出了点事,就……”
“哎,阿奶知道了。”时老太摆摆手,没让他多说。
她又转头找着大孙子,道:“我瞧小阳这孩子不错,你在书院里,身边正好缺个书童打理杂事。明年开春,让他跟你一块儿去,成不?”
时满自然乐意。书院里不少同窗都有小厮伺候,能省下不少琐碎功夫,他也能多些时间读书,当即就应了。
时老太再把林阳叫来,问他愿不愿意去当书童。林阳眼睛亮了亮,使劲点头:“愿意!”
𝓲 𝔹 𝕢 🅖. v 𝓲 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