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翁为萧何婿为张良,共佐玄德三(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中权衡分析良久后,方道:「你所言未尝没有可能,毕竟你这妹夫,乃是能以一己之力,将刘玄德从沛县一隅,托扶到两州之主的世之奇才。」

「不过,这般重担,岂可令他一人承担,我荀氏也当出一分力才是。」

荀绍眼眸一亮。

「你公达兄长,现下还避居于荆州,我便修书一封,请他来辅佐玄德公。」

「公达才智过人,尤善行兵用谋,当可为玄德公左膀右臂。」

荀或目光转向了西南荆州方向。

荀绍立时明悟。

自家叔父,这是要召自己堂兄荀攸,前来出仕刘备。

荀绍面露喜色,点头道:「叔父曾言,论兵法计略,公达堂兄乃我荀氏之首,若能召他来辅佐玄德公,必能帮妹夫分担一二。」

荀或目光又转回北面,喃喃道:「光是公达一人,恐怕还不够,那个人素来鬼谋神算,倒是与吾这女婿有几分神似,只是不知他愿不愿意来辅佐玄德公——」

两天后。

刘备统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班师下邳。

入城当日,满城士民万人空巷,欢迎他们的新州牧凯旋。

.

望着夹道相迎,争相称颂的下邳士民,刘备是大感意外,显然没料到自己竟已有如此威望。

「自古为君者,欲得子民敬服,无非是文治武功而已。」

「主公破曹操而败袁术,御敌于国门之外,保得徐州士民勉于再遭战乱之祸,此为武功也。」

「主公用贤任能,吏治清明,待民以宽,短短数月间便令徐州从战乱阴影中走出,重现了生机,此为文治。」

「百姓心中有杆秤,主公有如此文治武功,百姓们焉能不由衷拥护。」

边哲一席话,将百姓夹道相迎的原由点明。

刘备这才恍然省悟,欣慰之馀,不禁慨叹道:「备只是做了一个为官者应做之事,未曾想到便能得百姓如此感激。」

「倘我大汉为官者,人人皆能尽其本份,大汉朝又何以衰落至此!」

唏嘘感慨间,一行人已回州府。

入府第一件事,刘备便召集随行谋臣武将,论功行赏。

除却张飞,陈登等已封任者,赵云,张辽,徐盛,步骘等有功之人,皆依功升赏。

上到府州从事,下至郡守国相,老刘自然是毫不吝啬。

作为首功的边哲,封赏自然最重。

金银布匹自不用说,光是官位,老刘就一口气给边哲添了三个。

头一个,在军师之后,加上了中郎将之职。

单纯军师,只有出谋划策之权,属于文官。

加上中郎将,则拥有了军职,获得了统兵之权,可招募自己的部曲。

第二个官职,则为充州别驾。

这个官职,乃州牧属官之首,地位与麋竺的徐州别驾相当,于一州之中,可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三个官职,则是兼领山阳郡太守。

山阳郡东接徐州,北连兖州,乃两州之中,心脏枢纽,亦为老刘在兖州的大本营所在。

此郡之地位,与下邳国相当,甚至其重要性,还在下邳国之上。

老刘将山阳郡交给边哲,对他的这份倚重信任,尽显无馀。

至此,边哲的头顶上,便有了三个头衔。

军师中郎将,兖州别驾,兼领山阳太守。

地位之显赫,权势之重,已是名符其实的刘营众官之首。

老刘这般重封,众人自然皆无异议。

边哲的功劳,乃是众所周知,纵然是关羽和张飞两个义弟,亦无不信服。

边哲对老刘这份信任器重,心中自是大为感动,略作推辞之后,便毅然接下了这份重担。

论功行赏罢,接下来便是重中之重:

北救兖州。

众人各抒己见,争相进言。

多数人主张,对吕布当以战为主,对袁绍则当以和为主。

原因也一目了然。

吕布是要与刘备争夺充州,双方只能不死不休,绝不可以言和,更不可能共分兖州。

一山不容二虎,那就只能战出个胜负,分出个生死。

而顾忌于袁绍势大,众人则皆主张不宜与袁绍大打出手,能和则和。

故多数人以为,刘备当亲率大军,北上鄄城,全力击破吕布。

若破吕布,则袁绍无爪牙可扶持,多半会撤范县之围,令袁熙所部退回黄河北岸。

如此,老刘便不必直接与袁绍交锋,双方可依旧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众人的观点,简而言之便是:

袁绍太强,能让袁军自行退走,不必与之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乃上上之策。

「玄龄,众人所言,你以为如何?」

老刘也拿不定主意,只得照惯例徵询边哲的意见。

堂中鸦雀无声,众人目光,齐聚向边哲。

边哲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哲以为,我们当先放着吕布不打,反而要先打袁绍!」

>

i  𝐁  q  𝙶. v  i  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