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以工代赈(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国人对土地的热情从来就没有消减过。

历朝历代,文官几乎都是地方富户出身,或者是做官之后富裕起来的,而他们富裕起来之后置办最多的就是土地,毕竟这年头也没什么其他可以稳定增值的东西,土地最大的价值就是保值和增值,不出意外的成为了所有人的首选。

而什么时候能够有百姓大量出卖自己的民田,自然就是水旱灾害的时候,普通百姓受灾,没钱买粮买药,家中又没有什么存款,只能出售自己的土地,而地方富户则利用这种时候高价售卖存粮,低价买入土地,迅速地让自己的土地数量暴增,以达到“耕读传家”的目的。

其实不说官员,普通百姓的最终目标其实也是成为大量拥有土地的地主,这一点一直就没有变过。

多留田产于子孙后代,这是多少老人临终前的梦想啊。

不过朱祁钰知道,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因为土地兼并闹的,普通百姓没有土地就没有生计,还要承担朝廷的赋税和徭役,人少的时候就是逃役,去地主家做家奴,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领头的揭竿而起,均贫富、不纳粮就是这些人提出的口号。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官员对于土地的欲望。

其他朝代不说,单单是明朝,从后面的历任首辅家产就可以看出来,嘉靖朝做了二十一年首辅的严嵩,家中田地数万亩,接任的徐阶更狠,只做了六年首辅,田产就积累到了四十多万亩,仅在他的家乡苏松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至于做了上千年衍圣公的孔家,更是田产无算,山东曲阜大半都是孔家的田地,还是免税的。

所以,在座的这些人赞同王文的说法,朱祁钰非常理解。

但是,屁股决定思维,他是大明天子,屁股底下坐的是皇位,决不能同意。

于是朱祁钰点头道:“王爱卿所言朕知道了,但是朕还有几个问题想要了解,诸位爱卿给朕解答一下吧。”后半句他是对在座的所有人说的。

顿了一下,朱祁钰问道:“陈爱卿,朕想问你,户部之前计划的粮食是否够百姓吃到秋收的?”

这个问题有点阴险啊!

众人纷纷看向户部尚书陈循。

陈循思索了一下,答道:“如果算上地方府库,勉强够吃到秋收。”说完还递给王文一个歉意的眼神。

没办法,朱祁钰的问题他只能这样回答,如果说户部计划的粮食不够百姓吃到下一季粮食收获,那肯定会抗一个不恤民生的罪名,嗯,还得外加一个办事不力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