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万里茶道:万家灯火彻宵明(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既济卦六爻讲述了万里茶道继丝绸之路后崛起,重新打通欧亚大陆国际商道的历史故事。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中国的茶,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蕴金木水火土五行,形象地表达了水火既济卦的内涵:下有火,上有壶,壶中注水,投茶入壶,巧控火候,便成茶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极品好茶。

早在16世纪前后,我国已开始出口茶叶。尤其是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他们与内蒙古牧民一样常年以肉食为主,要靠饮茶消食化腻,爱茶到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中国茶叶经由俄罗斯行销至欧洲以后,大受贵族青睐,一度被视为“茶叶黄金”。

以晋商为代表的茶商们敏锐地捕捉到商机。他们最早从福建武夷山采购茶叶,以船运上溯途经江西、湖南、湖北,然后沿汉江上行至襄阳,转陆路运输经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后进入蒙古国,经乌兰巴托抵达中俄通商口岸恰克图,再分散转运至俄罗斯的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这条茶道,在中国境内约五千三百公里,在俄国境内约八千公里,被称为万里茶道。

晋商们“曳其轮,濡其尾,无咎,”他们以车载船运买卖产业,同时利用万里茶道沿途数百个票号和钱庄几乎控制了中国主要产茶区,进而直接左右当时欧洲茶叶贸易的价格,并在俄国和欧洲培养起了一个稳定而庞大的中国砖茶消费群体。

万里茶道最主要的商品是茶,但不仅限于茶。

山西地处北方,天寒地贫,人稠地狭,外出经商成为当地人的重要谋生手段。明清五百年间,山西商人以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贩运绸缎于杭州,贩茶糖于汉口,贩葛布于四川,贩棉布于直隶,以货物行商天下,以票号汇通天下,逐渐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商帮晋商。

这些商品,与茶叶一起在万里茶道上流通。

晋商非常注意与政府官僚的结托关系。他们经常向边镇军队筹集军饷,提供粮布。“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晋商虽然丧失了一些钱财,但也因此与地方政府达成了友好合作,获得了贩卖盐的特权,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他们的商品贸易不仅带活了一条路,也带火了很多城。1852年,恰克图的茶叶贸易量已达到十七万五千多箱,贸易额超过一千五百万美元。以前不起眼的小集市恰克图,凭借茶叶贸易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在茶叶贸易巨大利润的驱动下,晋商来到福建、江西等江南产茶省份投资建厂,采摘茶叶、加工制作砖茶并运输销售。最初,他们主要购买的是产自福建武夷山的茶叶,然后通过水运经信江、鄱阳湖和长江运送至汉口,再集中由汉水运至襄阳转陆路北运。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在江南一带与清军展开激战。“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历经多年征战,清军终于平定了太平军。兵荒马乱之下,茶路一度被迫中断。聪明的晋商很快找到对策,他们避开激战区,改用湖南安化、临湘和湖北赤壁、崇阳的茶叶就地加工成茶砖,再由陆水湖运至汉口后,经汉水运至襄阳登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俄国人尤其看重汉口的茶市,他们与清政府交涉,取得了在中国南方产茶区直接采购加工茶叶和由水路通商天津的权利。

一大批俄商随即来到湖北,开始在咸宁赤壁羊楼洞一带建厂产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