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万里茶道:万家灯火彻宵明(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由于俄商在中国享受免除茶叶半税的特权,而沙俄政府却对在俄华商加征重税,晋商“繻有衣袽,终日戒。”尽管始终兢兢业业勤俭经商,终究还是抵不住大势所趋,不复当年在万里茶道上的商业垄断地位,日渐势微,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俄商的主要竞争对手变成了英商。
为与英商争夺茶源,俄商以高价收购茶叶就地加工,同时纷纷将茶厂搬迁到汉口,其中顺丰茶厂甚至就设在英租界下首的江滩边,对着英商贴脸开大。
他们还在江边建造了武汉第一座工厂专用码头:顺丰茶楼码头。
俄商在汉口改良制造工艺,使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这成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开端。而受雇于俄国茶厂的中国工人们,成为武汉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当年晋商为取得通商便利,出钱又出力,任劳任怨满足清政府要求,同时苦心孤诣交好地方官吏。他们不惜成本的付出,远远不如西方列强仗势欺人获得的利益更大。
晋商黯然退出之后,俄商经营的茶叶贸易出现爆发性增长。
由汉口港出口的茶叶从1861年的八万担,到1862年激增为二十一万担。此后逐年增加至1871年的两百万担以上,这个出口数字持续了整整二十年。
这个时期,由中国出口的茶叶垄断了近九成的世界茶叶市场,其中由汉口输出的茶叶占中国出口茶叶总量的六成以上。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无数运茶船队穿梭往来于汉口港,停靠茶船的码头从武汉的长江、汉水交汇处一直绵延至三十多里外的谌家矶。
汉口因此被誉为东方茶港。通过茶叶产业的带动,同时依靠自身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汉口很快发展成万商云集、商品争流的繁荣商埠,跃居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桐油、牛羊皮、蛋品等农业产品加工出口中心。
英国茶商无法与俄商抗衡,被逼着到印度做所谓红茶去了。
俄商打败英商垄断汉口茶市后,改茶叶运输的北上陆路为南下的江海水路。茶叶不再由汉江上溯襄阳登岸北上,而由长江水道用船运南下运至上海,再由海运至天津和海参威,这极大降低了运费,增加了运输规模和利润。由襄阳北上的陆路运茶商道“濡其首,厉,”因江海水路运输而迅速萎缩。尤其在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后,绝大部分中国砖茶经由火车运往俄国,拥有两百多年辉煌历史的万里茶道彻底成为历史遗迹。
时至今日,万里茶道沿途仍分布着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迹,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兴衰,以及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方的商业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