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农商立国(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在通州试验田初见成效的时候,各地也传来了喜讯。

"殿下,南京那边的农学堂已经建好了!"黄珀兴奋地报告,"而且已经开始培养第一批学生。"

朱雄英正要说话,又一个信使匆匆而来:"报!西域来信!"

原来是朱棡和朱慡传来好消息,说是当地的棉花种植很成功,而且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灌溉方法,能让水分渗透得更均匀。

"真是双喜临门啊。"蓝玉笑道。

朱雄英却没有太过兴奋,反而陷入了思考:"现在各地都有了进展,是时候把经验总结一下,准备大规模推广了。"

"殿下的意思是?"

"召开农业大会。"朱雄英说道,"让各地的农学堂代表都来京师,交流经验,统一标准。"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很快,一份诏书就发往全国各地,命令各地农学堂派代表进京,参加为期一月的农业大会。

同时,朱雄英也给朱允熥去了一封信,让他也派人来参会,带来东瀛的农业经验。

一个月后,京师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学堂代表齐聚一堂,还有不少地方官员和乡绅也闻讯而来。

大会在通州试验田举行。朱雄英亲自主持,朱元璋也来观摩。

"诸位,"朱雄英环视众人,"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把咱们这几个月的经验总结一下,然后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全国推广。"

说着,他示意黄珀展开地图:"我们现在有三个重点:东瀛水稻的种植技术,西域的棉花种植法,还有各地的水利工程。这些都是要统一标准的。"

接下来,各地代表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南京农学堂的代表说,他们改良了水稻品种,产量提高了三成。西域来的人则介绍了他们的地下水道灌溉法。

最让人惊喜的是东瀛派来的代表。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农具,可以大大提高耕种效率。

"好啊!"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这些经验都要好好记录下来,编成书,发到各地去。"

朱雄英补充道:"不光要编书,还要派人实地指导。各位回去后,要选一批学生,专门负责推广工作。"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消息:"报!北方各地派人来学习抗旱技术了!"

原来今年北方果然闹旱灾,但通州试验田里种的东瀛水稻和本地改良品种都长势良好。这消息传出去,立刻引来了北方各地的关注。

朱雄英立即安排:"让他们也参加会议,多学点东西回去。对了,给他们准备些种子,明年开春好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