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农商立国(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会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期间不仅交流了技术,还讨论了很多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说服地方大户支持改革,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等等。

最后,朱雄英总结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全面推广的阶段了。记住,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耐心,要脚踏实地。"

散会后,朱元璋把朱雄英叫到身边:"雄英,你办的不错。不过有件事要提醒你。"

"皇爷请说。"

"这次来的人里,有不少是地方大户的子弟。"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他们回去后,肯定会参与农田改革。你要想办法,既要用他们,又要防着他们。"

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意思:"孙儿知道。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把他们的利益和农业发展绑在一起。"

"对,就是这个道理。"朱元璋点头,"另外,朕听说有些地方官员对这事不太支持?"

"是有这种情况。"朱雄英说道,"有些官员觉得农业改革太麻烦,影响他们收租子。不过孙儿已经想好了对策。"

"哦?说来听听。"

"很简单,把农业发展纳入考核。"朱雄英解释道,"哪个地方的农业发展得好,官员就升迁;发展得不好,就处分。这样他们就不得不重视了。"

朱元璋大笑:"好主意!不愧是朕的孙儿。对了,听说西域那边准备种葡萄?"

"是的。朱棡朱慡发现那边的气候特别适合种葡萄,而且葡萄干可以卖个好价钱。"

"那就好好发展。"朱元璋说,"西域那边缺水,如果能靠农业富起来,也是好事。"

正说着,黄珀急匆匆地跑来:"殿下,出事了!"

"怎么了?"

"江南有些地方闹粮荒,老百姓要求马上推广新农法!"

朱雄英和朱元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这说明农业改革已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他们开始主动要求改变了。

"好事啊。"朱元璋说,"赶紧派人去江南,要快!农民等不及啊。"

朱雄英立即下令:"传我命令,从农学堂选五十名学生,带上种子和工具,即刻启程去江南。另外,给沿途各地发文书,一路上要全力支持。"

"对了,"他又补充道,"让他们带上图纸,沿途也要考察水利情况。等明年开春,要大规模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