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非遗-茶饭、赐醪宫酿酒、荆编柳编(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赐醪宫酿酒遵循“天人合一”理念:春季采曲时,需选“惊蛰”后第一场雨后的新麦;夏季制酒醅,利用太行山昼夜温差促进发酵;秋季蒸馏,取“白露”至“寒露”间酿造的酒液为上品;冬季窖藏,以山石窖池保持恒温恒湿。这种与自然节律同步的酿造方式,使酒体中融入太行山的花香、果香与矿物质气息,形成独特的风味密码。

酒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联动

近年来,涉县以赐醪宫酿酒为核心,打造“酒旅融合”产业:建设女娲文化酒庄,游客可参观古法酿酒工坊、体验调酒技艺;开发“女娲祭酒”“娲皇玉液”等文化IP产品,通过电商直播拓展市场;与周边村落合作,种植高粱、小米等酿酒原料,带动农民增收。2023年,赐醪宫酿酒技艺入选河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三、荆编柳编:草木编织的山水诗篇

自然馈赠与匠心独运

涉县荆编柳编技艺源于太行山丰富的荆条、柳条资源。匠人需在“三伏天”采荆条,此时枝条柔韧且不易虫蛀;柳条则选清明前后的嫩枝,去皮后色如白玉。编织时,匠人以“经纬交织法”为基底,融入“缠枝”“盘扣”等技法,制作出箩筐、簸箕、鸟笼等实用器具,以及花瓶、屏风等艺术摆件。更令人称奇的是“活体编织”——将柳条插入土中,边生长边编织,最终形成树与器物共生的“柳编盆景”。

器物中的生活美学

荆编柳编不仅是工具,更是涉县人的生活美学载体。农妇用荆条编织的“馍篮”透气防潮,馍馍放入其中可数日不坏;孩童的柳编“蝈蝈笼”以六角形编织,笼门可开合,夏日置于窗台,听蝈蝈鸣叫如闻山风;文人书房的柳编笔筒,以缠枝技法雕出山水纹样,粗犷中透出雅致。这些器物如同山水诗篇,记录着涉县人“以草木为纸,以双手为笔”的创造精神。

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译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涉县荆编柳编匠人开启创新之路:与高校合作,开发“柳编智能家居用品”,如柳编台灯、音响外壳;将传统图案转化为现代文创,推出“荆条十二生肖”摆件、“柳编二十四节气”挂历;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编织过程,吸引年轻学徒。2024年,涉县“荆编柳编技艺传承所”成立,开设编织课程、举办创意大赛,让这一草木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结语:非遗传承中的涉县智慧

茶饭的烟火气、赐醪宫的酒香、荆编柳编的草木魂,共同编织出涉县非遗的多元图景。它们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涉县人“与自然共生、与生活共舞”的智慧结晶。通过“技艺活化+产业赋能+文化浸润”的三维路径,涉县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场,从记忆符号变为经济动能,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随着“太行山非遗文化带”的规划建设,这些文化瑰宝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讲述涉县故事,传递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