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更改礼制(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两边百姓快速后退,马车速度并不比两轮马车慢半分,且其平稳度却胜其十倍,曹操也不禁感叹道:“仲康!我倒是越发想知晓,那能以牛羊马粪,无薪自燃之沼气池,是何等模样。”

“主公!据仲谋言,那沼气池乃一种化学反应,属下亦不懂。但仲谋会自出数部书籍,那时都将有详解。”

“其书内容为何?”

“回主公!一曰《代数几何》,一曰《格物致理》,一曰《化物之学》,为此三部书籍,仲谋便是于塞外时,亦常带纸笔于身,每日研究。”

“于塞外征战匈奴,尚在研究,那其笔墨,却如何准备?”曹操终于知道,王垕为何能创造出如此多奇物了,如此聪慧,还如此努力,不成都难。

“仲谋自制一种鹅毛笔,无需临时磨墨,那笔后方管内,可将已经磨研好之墨储存其中,写时自笔尖流出,便可成字。”

曹操恍然大悟。

难怪王垕写的字,有一种入纸三分之感,但却又无笔锋章法,却原来乃笔之原因。

马车回至司空府,王垕这才做了正式回报,并把自己准备建立运输司的想法,也一并说了。

“以你之意,往后战争,可无需征集劳役,直接将后勤粮草运输诸事,直接外,外包于运输司或民间运输队?”

王垕说到发展运输,曹操敏锐的捕捉到了王垕话中一处新奇之处。

“义父,运输司或民间运输队,将常年从事运输职司,比起临时征调民夫,自是更为熟练,成本更低,且更为灵活。若义父往征荆州,攻打襄阳,需粮时,只需通知南阳各县运输队,他们可立刻自各县运粮。”

王垕记得,军队发展到最后,满清便是如此。

满清从未听闻打一场战争发动数十万人,因无需民夫,皆为外包。

胡雪岩便是以此起家。

胡雪岩幼年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

道光十五年胡雪岩12岁,父亲病逝。

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后来经过努力,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

高光时胡雪岩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成近代着名红顶商人。

再说曹操听王垕解释,眼神顿时一亮。

王垕不仅给他造出了产品,还给他找好了更改礼制之缘由,舒心!

但是如何改,改到何种程度,又有说法,曹操自然也要问清楚。

“你打算如何更改礼制?”

“义父!孩儿建议,天子十二驾,其余王公侯士,吏民走卒,只要不达十二驾,皆无限制!”

“嗯?”

听到王垕之言,曹操眼睛瞪的滚圆。

“这,如此,已非改进礼制,与废除车舆之制又有何异?”

不是修改,是直接打破!

车舆制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儒家礼教的观念,是皇权特权制度和儒家等级制度之融合,皇权为父,儒家等级制度为母,二者合一,就体现在车舆制度之上。

当然,车舆制度并不是代表两者结合的全部,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