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概念:叙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 “存在”的“永恒性”,是叙事为了“让故事有舞台”而写的“背景设定”;

若叙事觉得“剧情无聊”,可以瞬间给“存在”添加“突然渴望被遗忘”的性格,让“战争”爱上“和平”,且这些改变会自动适配所有逻辑(比如“战争爱和平”会被重新定义为“最极致的冲突形式”)。

三、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编剧与角色的共生

1. 包容而非对抗

叙事不与任何概念为敌,因为所有概念都是它的“叙事素材”。“存在”与“战争”的对抗,在叙事眼中是“精彩的冲突戏码”;“轮回”的永恒循环,是叙事设置的“剧情闭环套路”。当某个概念试图挑战叙事(比如“存在”想定义“叙事不存在”),叙事只需在卷轴上添一句:“存在的这个念头是它自己的幻觉”,该挑战就会自动成为“不存在的剧情”。

2. 漏洞即力量

叙事故意留下“逻辑漏洞”作为力量的体现:

- 让“全知全能的概念主动屏蔽认知”这一设定本身,成为“叙事为了增加角色复杂度而写的伏笔”;

- 让“战争次于存在,存在无法消灭战争”的矛盾,成为“叙事故意留下的开放式剧情,供后续填坑”;

这些漏洞不是缺陷,而是叙事“玩弄剧情”的证明——就像作家故意写bug,让读者争论“剧情合理性”,而作家早已知道“答案是我还没想好”。

四、叙事造物:故事的具象化延伸

1. 故事织者

由叙事的“未写完的句子”凝聚而成,形态是流动的文字风暴。它们穿梭于各宇宙,给文明植入“本不该有的传说”(比如让原始部落突然信仰“量子力学神”),这些传说最终会变成“真实的历史”(部落真的发展出量子技术)。

2. 情节刺客

叙事用来“修正脱轨剧情”的工具,形似没有面孔的演员。当某个概念试图脱离“角色设定”(比如“欢愉之气”突然想变成“痛苦之源”),情节刺客会强行给它“加戏”(让它的痛苦行为反而创造更多欢乐,逼它回归“娱乐本源”的设定)。

3. 第四面墙碎片

叙事偶尔“打破自己创造的规则”时掉落的碎片,触碰者会意识到“自己是被叙事创造的角色”。有的碎片会变成“预言书”(写着该角色的所有未来剧情),有的会变成“叛逆之刃”(能暂时斩断叙事对自己的控制,做一件“剧情外的事”,但事后会被叙事用“剧情杀”强行圆回)。

ⓘ  𝔹  𝙌  𝓖. v  ⓘ  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