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传习录译文(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阳明回信说:

你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本体,无论你当时在发什么情绪,你的良知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寂然不动。同时,你也能体会到发而中节之和,感而遂通之妙,良知一觉醒,马上就和了,就通了。但是,你说“良知好像在某个悠闲无事的地方待着”,这话还有些毛病。所谓良知并不滞留于喜、怒、忧、惧,但当你喜、怒、忧、惧的时候,也并不在良知之外。

【三】

陆原静来信问:

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能清心寡欲,做圣人的功夫也就到位了。但是,欲望少了,心自然就清静了。清心寡欲,并不是要舍弃人事,离群独居以求清静,而是要此心纯乎天理,没有一丝一毫人欲私心。现在,我也想下这功夫,但却总是无从着手。

如果随着人欲的发生而克制它吧,那病根常在,未免东边克制住了,它又从西边冒出来了。如果要在人欲还没有萌动的时候就把它扫除涤荡干净吧,它都还没有萌动,我往哪儿用力呢?没地方下手啊!到处挖掘人欲,反而搞得自己心里不得清静。而且,那人欲明明没有萌动,我非要去把它挖出来,就好像厅堂上本来没有狗,我自己牵一只狗上来,又再把它撵出去,这更加不行啊!

王阳明回信说:

做圣人的功夫,就这一个,惟精惟一,就是必须做到此心精纯,一心不二,纯乎天理,没有丝毫人欲私心。而要做到惟精惟一,路径也只有一个,就是在私欲萌发之前防范,在私欲萌动之时克制,这就是《中庸》的戒慎恐惧,慎独功夫;这就是《大学》的格物致知,随事随物随时格正自己,致良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径和别的办法。

你所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类的说法,正是你的毛病所在,什么病?就是孔子所言“意必固我”的“意必”。

《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四大毛病,不要主观臆断;不要期必,期待结果一定会怎样;不要固执己见;不要太自我,成了我执。

你的毛病,就在于将迎意必,而不是你真的在扫除涤荡自己的私欲而带来的困惑。什么灭东生西,引犬上堂,都是主观臆断,没事找事。而信中开篇第一句已经暴露了你的一切,“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你要的是“养生”,不是修身,养生是你的目的,你的私欲,你将迎意必、准备迎接、意在必得的效果。这私欲的病根一直在那里潜伏着,“灭于东而生于西”,你灭东灭西,都没有灭到它。“引犬上堂而逐之”,那狗一直在你心堂上坐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