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权值】湛若水后来为王守仁做墓志铭,盖棺论定中说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自我批评】每当想要抱怨的时候,我有没有先想想,我有什么需要没有直接表达。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某日读朱熹上宋光宗的一封奏疏,读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忽有所悟,想到从前读书虽然涉猎庞杂,却不曾循序渐进以至精纯,自然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既然有所悔悟,改弦易辙便不是难事。王守仁认真遵循朱熹的教诲,循序读书,收获果然不同以往,只是“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意即认知主体(我)和认知客体(物)始终处在分离的状态,不能融汇,这令二十七岁的王守仁非常不能接受。
第二件事:以今天的知识而言,应当说苹果的物理与化学结构在苹果那里,我通过“吃苹果”这个行为,我的感官与神经系统将苹果的物理与化学结构在我的大脑当中解读成“苹果的味道”,亦即苹果的味道与其说在苹果本身,确实不如说就在“吾心”。
第三件事:在古代社会里,绘画、戏曲、小说以及非典礼所用的音乐,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知识分子最“正经”的艺术趣味基本只有诗文和书法,而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是需要高级娱乐,王守仁之所以见猎心喜、重为冯妇,实在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睡前阅读】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锐利武器是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力,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肯定地说:“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中的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需的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
从找困难转变为找方法,最关键的一步是意识到: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认定自己没有选择,会把我们从灵活机动的人,变成无能为力的环境的牺牲品。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相比,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骑象人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
大象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的力量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住它。
第二,它是受情感驱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