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如履刨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天后来拿新执照,还是红本,多了个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经营范围,方便。”

林凡还多问了句:“要是有人查,除了执照,还需要挂什么吗?”

姑娘说:

“可以拿张‘合法经营公示牌’,贴在店里显眼的地方,省得麻烦。”

林凡赶紧要了一张,折叠好放进包里。

回到店里,他先把灭火器挂在门口两侧——按消防大叔说的,用胶带在顶部粘了两圈,又退后看了看,觉得有点歪,又调整了半天,直到两个灭火器对齐了,才满意。

接着把“合法经营公示牌”贴在收银台旁边,用尺子比了下,确保是正的。

王猛看着他忙前忙后,挠着头说:

“凡子,你这也太仔细了。”林凡擦了擦手上的灰:“仔细点好,省得下次再出岔子。”

手续齐了,店也收拾妥了。

林凡选了个周六开业——他问过杂货铺老板,这天街坊邻居都休息,人多。

他没请人,没吆喝,就从杂货铺买了挂最小的鞭炮,老板说:“这个响但不吵,街坊邻居不反感,五块钱。”

林凡买的时候还特意问了能不能在门口放,老板说:

“这条街允许小鞭炮,别放太大的就行。”

笑笑站在旁边,小手攥着他的衣角,指甲盖轻轻抠着布料,那是林凡穿了两年的外套,肘部有块补丁。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盛了星星,看着林凡手里的鞭炮:

“爸爸,要放鞭炮啦?是不是放了炮,咱们的店店就开门啦?”

林凡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

嗯,放了炮,咱们的店就正式开门了。”他划了根火柴,火苗“噌”地跳起来,点着引线。

“噼里啪啦”

的声响裹着纸灰飘在风里,笑笑怕响,捂了耳朵,林凡把她往怀里抱了抱,用手挡住她的耳朵。没半分钟,鞭炮就放完了,烟味散得快,只留下栏杆上一圈红纸屑,像撒了把碎红玛瑙。

他伸手揭下招牌上的红布:“笑笑宝贝屋——儿童用品专营”十个字,是他找隔壁学校的美术老师写的,红得鲜亮,圆乎乎的字体在阳光下透着暖,像孩子咧着嘴笑的模样,连笔画都带着甜劲。

没有宣传,却有人被这亮堂的门面吸了过来。先是住在隔壁楼的张阿姨,抱着刚满一岁的孙子,孙子穿着蓝色的小棉袄,伸手想去抓货架上的小熊玩偶。

张阿姨赶紧拦住:“别乱碰,问叔叔能不能拿。”

林凡笑着走过去,把小熊玩偶拿下来,用袖口擦了擦:

“没事,小朋友可以看看,我这玩偶都洗过的,没灰。”

小熊玩偶是浅棕色的,软乎乎的,孩子抱着就不撒手,张阿姨笑着说:

“这孩子,还挺会挑。”最后不仅买了玩偶,还买了两双软底学步鞋,

张阿姨说孙子脚胖,之前买的鞋挤脚,林凡给她推荐的那款,鞋头宽,孩子穿上正好。

接着是中心小学的李老师,骑着自行车路过,车铃“叮铃”响了声。

她停下车,扶了扶眼镜:

“哟,林凡,开儿童店了?正好,我侄女上一年级,老丢橡皮,要那种带挂绳的,能挂铅笔盒上,不容易丢。”

林凡从文具区最里面拿出一款——挂绳是蓝色的,橡皮上印着米老鼠,

“您看这个,挂绳结实,橡皮也软,擦得干净不粘纸。”李老师一看就喜欢,买了两块,还多买了五支荧光笔:“给她同桌也带点,孩子们都喜欢这种亮颜色的。”

开业第一天,生意比林凡想的还热闹。

脚步声、说话声裹着孩子的笑声,把小店填得满满当当。

王猛守在柜台后,嗓门比平时大了三分,脸涨得通红。

有个妈妈来买童装,问“这衣服洗了会不会缩水”,王猛赶紧从柜台里拿出小纸条——那是林凡写的,上面记着“冷水洗不缩,晒时别拽”,他照着念:

“阿姨,这衣服我试过,冷水洗不缩,晒的时候别使劲拽,干了还是原来的样子。”

妈妈听了放心,买了件粉色的小外套。

王猛偶尔也会算错账,比如把“十八块”说成“二十八块”,手忙脚乱地找钱时,林凡在旁边悄悄递个眼神,他立刻拍着脑袋笑,手在裤腿上蹭了蹭:

“瞧我这记性,算错了算错了!您别介意,我再给您找零!”

顾客倒不介意,反倒觉得他实诚,有个奶奶还说:

“没事没事,年轻人难免糊涂,我家孙子算账也老错。”

林凡没闲着,一会儿蹲下来帮顾客找尺码合适的童装,手指捏着布料给人看:

“您摸,这棉含量70%,剩下的是氨纶,软和还不变形,孩子穿身上舒服;”

一会儿又跟孩子说话,声音放得轻轻的:

“这个积木边缘是圆的,不扎手,你可以拼小火车,也可以拼小房子。”

他发现,来店里的家长,跟以前棚子的客人不一样——以前摆摊时,客人大多问“多少钱”,现在更多问“质量怎么样”“洗了会不会坏”“孩子穿安全吗”,对品质的在意,比价格多了不止一点。

傍晚关店时,王猛把钱箱往桌上一倒,纸币硬币哗啦啦散了一片,像撒了把碎金子。

他沾着唾沫,

一张一张数得仔细,

手指在纸币上捻来捻去:

“二十、四十、六十……两百二十一!

凡子,咱们今天卖了两百二十一!”

他举着一沓钱,眼睛亮得像有光,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毛利润得有八十块吧?

这比棚子好太多了,

以前摆摊一天最多赚四十,

还得躲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