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江湖与诗友们的轶事趣闻(六)(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洪波:

2014年春,我不期然地接到与林莽兄共同主编《诗探索》诗歌研究丛书的张洪波兄的一封约稿信,要为我这个远离诗坛多年几乎被诗坛忘记的过气诗人出一期专辑(诗歌+理论+诗友评价),令我有点感动和惊诧,一时不知该怎么弄。最后在历铭的建议下,我们俩相约在一起下军棋的北京香山脚下的“伴山咖啡”搞了一篇关于诗与生命的对谈取名为《最后一个年代》(发出后引起了老诗友们的关注),同时约了徐敬亚、孟浪、包临轩、宋词和韩博等五位三代诗友为我分别写了评介,这可算是对我80年代写作先锋诗的一个最佳纪念,所以我从心里还是对洪波兄非常感谢的!

记得之后我去长春,专门去他的办公室拜访他,擅长书法的他还现场赠我一帧条幅,回京后一直挂在我的办公室。

当天晚上我还约了《作家》主编、老友宗仁发和他一起酒聚。之后我们一直保持断断续续的联系。没想到的是他的乘龙快婿竟然和我是从事商业地产的同行,在当时业内号称东北最好的现代百货“卓展”北京店任高管,与我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反而比洪波兄更频繁,所以我也算跟他们二辈人建立了横跨诗歌与商业的双重关系,正如我的人生双轨一样……

林莽:

我与林莽的几次见面都与苏历铭有关,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历铭在沈阳任理想新城营销总监时策划的一场理想诗会,当时食指、芒克、舒婷和林莽等中国现代诗歌界几位大咖都出场了。这也是我所在的房地产行业黄金时期与诗歌联袂活动中可谓最高级别的一次。而我是作为房地产专家客串出席的。那几天的接触林莽兄给我留下了谦虚,儒雅而温和的印象。而他为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做出的推动作用自不用我来赘述。

刘晓峰: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历史和文化专家。

我与他相识一是因为他与苏历铭和李占刚当年都同在日本留学;二是因为我们几位都在长春上大学,他与占刚都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但我们交往颇多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北漂孤独生活中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下军棋(三人裁判式),主要有苏历铭,刘晓峰和我三人组队(后来李占刚到人大读博时也加入战斗小组),那时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要相约在清华附近的万圣书园或上岛咖啡下棋。大家不仅是比拚旗艺更是以逗嘴为快,往往是谁嘴的功夫占上风赢旗概率也大,而这两点常被历铭兼得。所以耿直固执的晓峰兄最是不服,常常发出较劲的嘿嘿笑声或输旗后的叹气,每次鳌战至深夜呈胶着状态时都是嫂夫人催更的电话才能叫停我们激烈而无聊的“博弈游戏”……

人的一生有很多交友的方式而因共同爱好成为玩伴往往最长久最紧密比如球友、酒友、牌友、诗友等等。

和晓峰兄首先是旗友,然后成为诗友,2019年10月,由历铭和占刚发起,与任白、包临轩我们大学毕业于一城(长春)六位同人策划出版了电子诗集《光年》,共出版26期十1期纪念专辑,2020年末停刊。

最后一次联系是我退休返回大连之后的2025年春因为要为某位老同事的孩子打听到清华读研的相关条件,不由得又说出了当年大家一起“纸上谈兵”的趣事一阵感慨……

任白:

我对任白兄大学时就有耳闻,因为他和郭力家,李占刚等都是毕业于东北师大。但我们的第一次相见却是在2015年第一届北京诗歌节上。在诗会后的长条桌酒会上,他正好坐在我的旁边。任白兄的名字很像一位来自长白山的剑客,阔脸剑眉,一身正气。所以我们一见如故。

当然后来更因为同人诗坛《光年》(东北诗友尤其长春诗友常常因为地域和友谊而非诗歌风格或流派而抱团,我就叁与了《北方没有上帝》,《东北1963》和《光年》三本诗刊),对诗对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交集和了解。

第二次见面是2020年夏天他来北京,占刚在丰台宛平城他创业所属的集团公司宛平9号酒楼做东,晓峰兄和我做陪,这次大家无论谈诗谈社会都谈得很透,而且价值观趁近,让我感到亲切而舒服。

最后一次见面是2020年10月苏历铭又在长春策划了一次“归来仍是少年”诗歌分享会,诗会后的酒会上再次与任白兄把酒言欢……

李少君、

李少君这位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主持《天涯》杂志,从海南到北京上任《诗刊》主编不久,我曾与他有过一饭之聚,那次是老友杨锦做东,相谈甚欢。酒酣耳热之际,每人还即席朗诵原作一首。

《诗刊》是中国诗坛主流刊物之首席包括主办的“青春诗会”更是影响力勿庸置疑,参加者都以此为荣,未参加者趋之若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曾在北平见过当时的副主编刘湛秋一面,张洪波也曾当过《诗刊》编辑,对我来说仿佛都自带光环。

《诗刊》和“青春诗会”从大学时代开始写诗时就让我仰视可望不可及,尤其进入商界后就更是敬而远之了……

谷禾:

谷禾,现任《十月》杂志总监助理,我与他唯一一次见面应该是十几年前应他之约和苏历铭一起去山西长治拜访一位诗友J区长(后来听说这位仁兄仕途翻车可见仕途之险恶)吃喝玩乐很是尽兴!之后就没有再见过面,但是经常能看到他在主流刊物目录上发表的诗歌……

雷平阳:

“2013.9.4.凌辰抵达昆明、淫雨飘洒、17度,凉爽至极!

今天在金鹰大酒店9楼金鹰厅出席昆明房地产交易会城市综合体论坛并做城市综合体发展趋势、案例解析与运营特点的主题讲演。入座后,邻坐一位当地人士侧头低声问我:“您是那位写诗的朱凌波吗?”

我笑道:“是的,您是哪位?”

“我叫雷平阳,也是写诗的”

“久仰,幸会”,我习惯性客气地应酬着心中略有惭愧,因我进入商界后对诗坛甚少关注,除了当年与我同一代和更年长的诗人我还熟悉外,对更年轻的诗人们几乎都孤陋寡闻。其间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他是云南一位著名的新生代诗人。”(节选自本书《江湖与彼岸》“四季如春的昆明,志士仁人辈出的昆明”)

冯晏:

2025年11期,我一直喜欢和亲近的《作家》杂志刊登了冯晏的组诗,这位在国内一直非常活跃的女诗人与我同乡,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们就在冰城哈尔滨认识了,记得是一个马路上冰雪如镜的严冬,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一条降紫色的围巾,只露着一双笑意盈盈的面庞……

第二次巧遇就是在亚热带的深圳了,我去参加徐敬亚组织的现代青年诗人协会,当时我因车祸住院,她也是少数几位见过我狼狈不堪模样的诗友。

最后一次与她见面是在北京,她来出差微信联系我,我请他在望京吃了一顿便饭,多年不见好像她与我第一次见面没有太大变化,老友相会自然而亲切……

2000年2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为纪念这个诗人的节日,我们的同人诗刊《光年》还特邀吉林大学赤子心诗社成员及东北籍诗人宋词、郭力家、冯晏诸诗友携手奉献了一期诗歌特辑。

麦城:

麦城真名叫王强,我叫他老王或王总。因为我们第一次相识时都刚刚投身商界不久。他的老板是一位红三代诗人,我的老板是一位黑道大哥绰号本本。

𝙄 𝙱 𝑄 g. v 𝙄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