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闪电战(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张,‘B计划’必须立刻全速启动!集中最核心的通信协议架构师,成立绝密项目组。目标:在现有‘琉璃’协议的基础上,研发一套全新的、完全绕开这七项专利权利要求的备用通信协议!性能可以暂时做出让步,但核心要求就一个——绝对规避!不能给对手留下任何继续纠缠的口实!”

电话那头的老张倒吸一口凉气:“颜总,这……这等于部分推倒重来!时间、人力、还有与现有硬件的兼容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专利闪电战(第2/2页)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颜旭打断他,声音斩钉截铁,“这是生死线!硬件兼容性问题后续解决,现在首要任务是确保我们有一套‘干净’的技术底牌!要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拿出可测试的版本!”

技术规避设计,这是知识产权攻防中另一条常见的路径,如同在雷区中寻找安全通道。这要求工程师们不仅要对自身技术了如指掌,更要像最高明的解谜者一样,精准解析对方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每一个字句的边界,然后在自己的技术路线上进行巧妙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绕行,确保不落入其保护范围。这考验的是技术的极限创造力和对法律语言的精确理解。

接下来的日子里,颜旭的办公室成了不夜城。巨大的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专利权利要求分解图和可能的技术规避路径草图。咖啡消耗的速度惊人,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他需要同时跟进无效宣告的证据搜寻进度和技术规避方案的设计讨论,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在不同领域的专业信息间切换。

深夜,当北京城大部分灯火已然熄灭,颜旭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凝视着窗外稀疏的灯光。玻璃上映出他疲惫的面容,以及不知何时悄然爬上鬓角、变得明显的一片白发。他下意识地摸了摸那些刺眼的白丝,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回想起与莱茵金属签约时,那种仿佛回到创业初期的热血与纯粹。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一击。GS认证的漫长流程,《数据主权法案》的规则壁垒,如今再加上这突如其来的专利诉讼……他清晰地意识到,国际化,根本不是在熟悉的战场上与老对手过招的延续,也不是请客吃饭般的友好合作。

这是在别人的主场上,踏上一条由别人早已划定好规则、布满无形陷阱的征途。每一步都可能触发新的地雷,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被放大为致命的攻击。他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法律、标准、政策、乃至文化心理的全面博弈。

办公室的灯光,在法兰克福的深夜和北京的后半夜,依旧顽固地亮着,如同在茫茫黑夜中指引方向的灯塔,也像是这艘航船在惊涛骇浪中不屈的象征。颜旭知道,他必须找到那件能为“琉璃”抵御专利利箭的“铠甲”,无论是通过法律手段将其无效,还是通过技术智慧将其绕开。这是一场他无法回避,也必须打赢的硬仗。

曼海姆的专利诉讼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新旭日”的欧洲征程之上。正面应对法律程序、搜寻无效证据、加速技术规避,这三条战线已然让团队精疲力竭。然而,颜旭深知,在全球化竞争中,纯粹的被动防御往往意味着慢性死亡。他必须跳出对手设定的棋盘,开辟新的战场,将压力回馈给对方。

在北京总部那间灯火通明、烟雾缭绕的战略会议室里,一场更为隐秘和激烈的推演正在进行。参与会议的只有颜旭、马国华董事长、首席法务官以及两位从商务部反垄断局聘请的资深顾问。

“颜总,马董,”首席法务官指着投影屏幕上复杂的法律关系图,“根据我们掌握的线索,以及陈瑾瑜研究中心前期对通天集团全球竞争策略的分析,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通天集团在中国市场,长期存在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对其核心元器件进行歧视性定价和捆绑销售;在技术标准制定中排斥中国厂商参与;以及,利用其强大的知识产权储备,发起具有明显遏制竞争对手意图的、非善意的专利诉讼。”

一位反垄断顾问补充道:“这些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我们可以依据此,向有管辖权的中国法院提起反垄断诉讼。”

马国华沉吟片刻,看向颜旭:“这一步,风险不小。等于将我们与通天集团的竞争,从商业、技术层面,彻底摆到了法律和国家监管的台面上。可能会引发对方更激烈的反弹,甚至影响我们在其他海外市场的形象。”

颜旭的目光扫过屏幕上通天集团的Logo,眼神冷冽。“马董,通天集团已经把战火烧到了我们家门口,用他们最擅长的专利武器,试图将我们绞杀在欧洲。如果我们仅仅在欧洲被动接招,他们只会更加肆无忌惮。中国市场,是我们的大本营,也是他们利润的重要来源地。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这里不是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后花园!”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这步险棋,必须走!不仅要走,还要走得漂亮!我们要让他们也尝尝,在主场被人依据规则提起诉讼的滋味!”

战略既定,行动迅如闪电。几乎在曼海姆法院首次开庭聆讯的同时,“新旭日”联盟作为原告,一纸诉状将通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告上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诉状长达数百页,详尽列举了通天集团在核心工业通信设备市场滥用支配地位的诸多证据,指控其通过不公平的高价、拒绝交易、差别待遇以及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方式,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并索赔巨额经济损失。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国内产业界和媒体圈引发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另一枚“舆论炸弹”也被精准投下。颜旭亲自致电陈瑾瑜。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瑾瑜,研究中心之前关于跨国企业非对称竞争模式的研究,尤其是涉及滥用知识产权进行市场遏制的内容,现在需要一份更聚焦、更具冲击力的报告。目标:通天集团。”

陈瑾瑜心领神会。她立刻组织核心研究员,包括对资本运作和知识产权规则已有深入研究的林浩天,昼夜奋战。几天后,一份题为《专利之矛与垄断之盾:透析通天集团全球市场遏制战略》的中英文双语报告,以“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名义,通过精心选择的国内外财经、科技媒体和行业智库渠道同步发布。

报告没有情绪化的抨击,而是用冷静、客观的笔触,结合公开案例和严谨分析,系统梳理了通天集团如何利用其庞大的专利库,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针对新兴市场的竞争对手,发起策略性专利诉讼:如何选择对自己司法便利的法庭(如曼海姆),如何利用模糊宽泛的专利权利要求,如何将诉讼作为商业谈判和市场遏制的工具。报告明确指出,这种行为已超越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界限,演变为维持其垄断地位、扼杀创新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这份报告,以其专业的分析性和深刻的洞察力,迅速在国内外业界和舆论场发酵。它巧妙地将“新旭日”与通天集团的个案,上升到了全球商业竞争秩序和知识产权制度滥用反思的层面,为“新旭日”在中国发起的反垄断诉讼提供了有力的舆论背书和道义支撑。

“法律+舆论”的组合拳,首次以攻守易形的姿态,重重地击打在通天集团的身上。在又一次与欧洲团队的跨洋视频会议上,颜旭能明显感觉到,尽管曼海姆的诉讼压力依旧巨大,但团队成员的眼神中,少了几分最初的惶恐,多了几分坚毅。他们看到了总部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发起了凌厉的反击。

颜旭看着屏幕上那些在异国他乡奋战的面孔,声音沉稳而有力:“各位,我们在曼海姆承受的压力,总部感同身受。但请记住,商业战争,从来不止在一个战场。我们在中国法院提起的反诉,以及刚刚发布的舆论报告,就是要明确地告诉我们的对手,以及所有观望者”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屏幕,直视远方对手的心脏:“中国市场,拥有我们自己的法律和规则,绝不是任何外部巨头可以肆意妄为、予取予求的后花园!他们必须学会尊重这里的游戏规则。欧洲的仗,我们要咬牙顶住!国内的仗,我们更要打赢!”

这是一步将商业竞争彻底公开化、白热化的险棋。它意味着再无转圜余地,意味着与通天集团的对抗进入了全新的、更残酷的阶段。但颜旭知道,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对手的节奏,才能为“新旭日”在全球的生存与发展,搏出一片新的战略空间。硝烟,已然弥漫至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