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议策解危局,太子巧计促捐响(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慈烺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那些支持加征剿饷的大臣瞬间哑口无言。

他们心中暗自腹诽:“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治国之道?有本事你倒是拿出筹集银子的办法来!”

其他大臣也都看向朱慈烺,想看看这位皇太子是否有更好的对策。

杨嗣昌更是不服气,他刚被提拔入阁,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便壮着胆子反问:“殿下恕臣斗胆,既然殿下反对加征剿饷,那不知殿下可有良策,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赈灾、剿寇所需的钱粮?”

朱慈烺冷哼一声,语气坚定地说道:“普天下的大明子民,难道只有普通百姓吗?官员、商贾难道就不是大明子民?为何每次需要筹集钱粮,你们都只想着从百姓身上搜刮,却从不考虑让官员和商贾也为国家分担一份责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大明商人遍布天下,每年赚取的利润不计其数,却从未缴纳过足额的商税。本宫建议,重新开征商税,让商贾也为大明的安危出一份力!”

“什么?开征商税?”朱慈烺的话如同平地惊雷,让满朝文武都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当初取消商税是崇祯皇帝亲自下的旨,如今皇太子提议重新开征,不仅是违背先帝之意,更会触动朝中众多官员和士绅的利益。

毕竟,许多官员都暗中与商贾勾结,靠着经商牟利。

礼部侍郎吴伟业率先反应过来,急忙出班躬身奏道:“殿下慎言!征收商税乃是与民争利之举,历来为圣贤所不齿。况且大明一年的商税本就寥寥无几,即便开征,也难以解决当前的困境。更重要的是,陛下曾亲自传旨废除商税,如今岂能随意更改?”

“臣附议!”

“臣附议!殿下此举不妥,还望殿下三思!”

吴伟业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一片附和之声,九成以上的文武官员都纷纷出班,劝阻朱慈烺开征商税。

那些少数没有表态的大臣,也并非支持开征商税,只是在观望风向,不愿轻易得罪大多数人。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了然。

他早就知道,在明末开征商税会遭遇巨大的阻力。

满朝文武几乎都是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心中只有家族和自身的利益,根本不顾朝廷的安危。

农民在朝中没有代言人,自然成为了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其实,朱慈烺也清楚,现阶段开征商税并不现实,他今天提出这个提议,不过是想试探一下群臣的态度。

只是他没想到,反对的声音会如此一边倒,真正支持他的,不过十几人而已。

朱慈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再次扫过群臣:“既然诸位如此反对征收商税,不愿让商贾为国家分担,那本宫倒有另一个提议。所有官员捐响!从今天开始,京师所有七品以上官员、勋贵、外戚,包括宫中的总管太监,都要为大明捐出一部分银子,用于赈灾和剿寇。等将来大明国库存银充盈,朝廷必定如数归还。父皇,您看此策可行?”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这个办法,正是他昨晚和皇太子商量好的计策!

太子先是提出开征商税,故意激怒百官,让他们意识到“捐响”并非最坏的选择,随后再抛出捐响的提议,群臣接受起来便会容易许多。

他忍不住在心中赞叹:吾儿真是聪慧,这招以退为进用得绝妙,朕自愧不如!

崇祯立即配合着说道:“好!太子此策甚妙!就按太子的建议办!诸位爱卿放心,本次捐响只是朝廷暂借,等将来国库充盈,必定如数奉还,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说完,崇祯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朱慈烺,见太子脸上露出钦佩的神色,他心中更得意了,立即趁热打铁,对着殿外高声传旨:

“传朕旨意!京师七品以上官员、勋贵、外戚,及宫中总管太监,全部参与此次捐响。大明正值危难之际,望诸卿能以国事为重,伸出援助之手,为大明分忧!本次捐响事宜,由皇太子全权负责,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协助办理,务必落实到位!”

传完旨意,崇祯感觉有些理亏。

毕竟让官员捐响,等同于变相逼迫他们拿出银子,他生怕群臣反驳,便不再停留,急忙拂袖而去,只留下满殿懵逼的群臣。

等群臣反应过来时,崇祯皇帝早已没了人影,只有朱慈烺一脸得意地稳坐在御阶之上,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们。

朱慈烺对崇祯今天的表现很满意,至少在关键时刻,父皇没有拖他的后腿,反而配合得十分默契。

他回头看向站在身边的王承恩,语气沉稳地说道:“王大伴,立即准备笔墨纸砚,记录下每一位官员的捐响数额。本宫倒要看看,在大明危难之际,到底哪些官员是真心为大明着想,对大明最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