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题镇江楼壁(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明时期的历史人物,教科书上没有,比较为大家所熟知的,也就只有史可法、钱谦益、马士英、李定国、孙可望这样的大名人。
对于文安之,后世之人所知甚少。
此君乃是永历朝的督师,是联络夔东十三家的重要人物,还有说他是最后一个明朝人的。
文安之出道非常早,天启二年的进士,做过南京国子监的司业和祭酒,后来被时任内阁首辅弹劾罢官,就一直闲居不出。
朱由崧在南京登基之后,起文安之为詹事府事,不过他没去。
文安之虽然在后来大名鼎鼎,但在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闲居在家的小老头,只是在士林间有些名望。
宋继祖、马大利和赵四喜他们,就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此人是谁。
但是韩复知道啊,他很激动。
夷陵距离襄樊营控制的荆门州和远安县等地并不远,如果这个小参谋真和文安之有关系的话,那自己就能顺势和文安之搭上线了。
文安之是永历朝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声望很高。
像是大顺军残部,左良玉残部,以及湖南、四川这些地方的文武官员、军民百姓,可能不买自己的账,会觉得你韩再兴算哪根吊毛,但如果有文安之给自己背书,那事情就会很不一样了。
“劳大人垂问,卑职确是夷陵文氏。”文廷举道:“铁庵公是卑职族叔,不过卑职家父乃是文氏旁支,卑职父子等很早就在远安县讨生活,实未恭聆过铁庵公的教诲。
铁庵公是文安之的别号。
韩复心说,这小参谋居然是远安县的,那就对得上了,应该是去年秋季攻势时,随远安知县王第魁、守备周安一起投降过来的。
说起来,罗长庚也是远安人,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他思维发散,又道:“文公当年仗义执言,为奸臣所害,贤名传于荆楚,本官素来敬仰。你既出自夷陵文氏,该当以铁庵公为榜样,赞画参谋之时,自当秉公直言,不可曲意逢迎。
“卑职谨遵大人教诲。”文廷举拱手称是。
“嗯,你今天所说的建议不错,好好干。”韩复不再提文安之的事,勉励了这么一句,然后就走了。
留下文廷举满脸的错愕。
他极力的表现自己,为的是什么?就是太想进步了啊!
文廷举感觉自己说的不错,又点明了夷陵文氏的身份,按理来说,应该要被提拔重用了啊。
谁知道,韩大人居然就这么走了。
韩大人一走,其他人自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自忙去了,文廷举签完保密条例之后,也满脸郁闷的,又回到了李世豪那边。
韩文弄好了保密的事,小跑着去追自家大人。
两人顺着清河散步,王破胆等待从则在后面远远的跟着,为这二人搞阴谋诡计创造空间。
“伏牛山上的山寨,你们军情局现在能控制几家?”
“回大人的话,伏牛山上号称有七十二寨,只是大多都是墙头草,鞑子没来之前,个个都说要与鞑虏势不两立。可鞑子一来,又全都在修降表了。不过大人这次大破清兵,山上情势又有了变化。”
韩文先是介绍了一下背景情况。
襄樊营在樊城大败吴三桂和尚可喜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南阳,给了伏牛山上的土匪们极大的震撼,而阿济格在事后居然没有报复,更是让他们惊掉了下巴。
尽管阿济格不是被吓跑的,而是去追李自成的,但在大家看来,结果都是一样的,事实就是他韩再兴给了清廷这么大一巴掌,事后却啥事也没有!
“插翅虎、谢黑脸等头领,与我军情局素来有交情,经此一役,想来也都知道,我襄樊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做长久基业。不过,此般人等,都是唯利是图,不知忠义为何物之辈,大人想要招降的话,恐怕得封官许愿,多
给钱粮才是。”
说到这里,韩文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其实以卑职看来,这些土匪虽称巨寇,其实也就那样,况且军纪极为涣散,日常全靠劫掠百姓为生。咱们襄樊营的兵马,原先全是穷苦百姓,大人操练之后,照样是一等一的雄兵,
鞑子都打咱们不过,似乎没有必要,非要这些人不可。”
韩复看了这小韩局长一眼,军情局在伏牛山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是他们重要的职权范围,可韩文却还能这么说,确实很不容易。
任何一个机构,都有着自我膨胀的本能,能够克制住,很难能可贵。
“呃……………”韩复沉吟着,忽地问道:“你觉得吴三桂能不能在南阳站住脚,清廷会不会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般,让吴三桂留在南阳,戴罪自新?”
韩文早已习惯自家大人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略作思索:“这要看阿济格的战果,同时也要看吴三桂如何去运作,如果鞑子朝廷内能不掀起追责吴三桂的风潮,那事情就会好办许多。当然,卑职以为,即便鞑子朝廷现在不处
理,也只是权宜之计,将来说不准还是要处理的。”
“不错,你能多想几步殊为难得,说明确实长进许多,很好。”
“都是大人提携教诲所致。”
“?,朝廷栽培,个人表现。”韩复摆了摆手,又道:“吴三桂现在处境很是不妙,运作也不是凭空运作的,朝中大佬要为他说话,总得要有点能拿出来说的东西。引清兵入关这个功劳,顶多只能保证清廷不追究,但把他丢到
辽东老家从此闲置起来,也是不追究。若想把吴三桂留在南阳,还需要咱们帮他一把。”
“帮他一把?大人的意思是......”
“你联系伏牛山上插翅虎那些人,给他们一笔钱粮,叫他们去打吴三桂。”
韩文表情错愕至极,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大人的用意。
这是,这是要给吴三桂留在南阳的借口和功绩啊。
如此一来,南阳这边匪患严重,不能无人坐镇;二来他吴三桂剿灭几股土匪,包装包装就能吹成是一场胜仗,再运作一下,鞑子朝廷也就有了个台阶可下。
确实是好办法啊。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十来天之前,咱们还和他吴三桂打生打死,誓不两立呢。
结果,现在已经快进到了,要帮对方在南阳站稳脚跟的环节了么?
xx......
自家大人行事,真是大开大合,汪洋恣肆,非寻常人能够企及的。
而且,韩文都有点同情吴三桂了,这简直就是被咱们韩大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啊!
韩复不理小本家的心潮澎湃,又问:“我大顺天子马上就要到武昌了,武昌站的同仁都撤出来了没有?”
“大人,左镇十几万人马,难道也挡不住我大顺的......推进么?”韩文犹豫了一下,没好意思把“残兵败将”这四个字说出来。
“王克圣前天发来塘报,说左镇的马进忠部已经主动放弃了荆州,率部开进到荆河口,但没用,挡不住的。不仅他挡不住,左良玉的十几万兵马也挡不住。”
韩复边走边说:“左镇的嫡系,早在朱仙镇时便被打光了,这时虽然号称拥兵百万,不过是一群失意者的联盟而已。我们这位大顺天子,虽然打不过鞑子,但收拾宁南左还是不在话下的。所谓一物降一物,便是如此。”
韩文听着听着,察觉出点味道来了。
左军打不过顺军,顺军打不过清军,而清军刚刚又被咱们襄樊营打得大败亏输,好家伙,原来大人说的是这层意思。
韩文自然不知道“可恶,被他装到了”这句话,但心中确有同感。
不过,作为襄樊营的一员,韩文不由得也挺直了腰板。
他原先看左镇,看左良玉,多多少少带着点仰视的感觉,觉得双方的距离,足有十万八千里。
但是现在再看,心境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襄樊营可是敢和鞑子硬碰硬的,你左良玉却连李闯的残兵败将都打不过,你神气什么!
i 𝐁 𝙌 𝙶. v i 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